我院學子在第11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中斬獲佳績
7月17日至18日,第11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決賽在重慶大學隆重舉行。來自全國高校及相關單位的300餘名師生代表齊聚山城,展開實踐創新成果競技角逐。我院報送作品斬獲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獎總數與一等獎數量均創我院參賽以來最高,充分彰顯了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顯著成效。
據悉,該賽事由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主辦,教育部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協辦,重慶大學承辦。本次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是第35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學術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賽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經過參賽院校初賽,共有79所高校的378件作品參與決賽評審。根據大賽實施辦法及相關評審标準,重慶大學邀請安全領域專家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審查、評審,确定了100件作品入圍決賽,并通知參加線下答辯比拼。經過作品展示、現場答辯、專家評審等環節的激烈角逐,由我院胡勝勇教授指導,安全S2201黃詩媛、安全2204李文佳、應急2301呂昂昂、安全Z2305何濤、軟件2313王梓傑共同參賽的作品《掘進智眸——塵霧環境巷道掘進光框守界者》和郭曉陽副教授指導,應急2202梁登科、應急2202白越、安全2205李垣靜、安全2201李廣東、安全2201陳沐霖共同參賽的作品《“引蛟釋能”—非常規天然氣聚能超聲空化靶向促抽系統與智能化裝備》雙雙摘得一等獎。由王濤副教授指導,應急2301楊凱翔、應急2301孫士骁、應急2301邊開源、安全2301毛鴻宇、應急2301王麗奇共同參賽的作品《“朝天阙”——基于自然崩落采礦法的中高位卡鬥處置系統》和郭曉陽副教授指導,安全2301張正、安全2301王俊傑、安全2301李志、安全2301毛鴻宇、安全2302翁嘉怡共同參賽的作品《聲脈烴樞——相控陣脈沖超聲驅動的煤層數字孿生智能增透系統》雙雙獲得三等獎。
近年來,安全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構建起“課程-項目-競賽-孵化”四位一體的創新實踐體系,形成了“課程夯基-導師引領-實踐錘煉”的全鍊條科創育人模式。未來,學院将繼續秉持“以賽促學、以創育人”的理念,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高水平學科競賽,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安全應急事業輸送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初審:王利舟
複審:張興華
終審:李 平